吉炳轩在全省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上要求垦区
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
栗战书到会并讲话 杜家毫主持会议 隋凤富代表垦区作典型发言
北大荒日报大庆6月14日讯(记者 许跃兵 关显昌 通讯员 刘加海)6月11日至14日,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小城镇建设现场工作会议,省委书记吉炳轩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。他强调,垦区要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,加快建设城镇化、城乡一体化的新垦区,不仅让农场职工过上更高水平的富裕生活,还要通过场县共建吸纳周边农民进入垦区城镇生活,带动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,让人们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,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。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栗战书出席会议并讲话,省军区司令员寇铁,副省长吕维峰、于莎燕就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,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杜家毫主持会议,省领导李延芝、刘国中、徐泽洲、刘东辉,哈尔滨市市长张效廉出席会议。总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隋凤富在会上代表垦区作了典型发言。
加快建设城镇化、城乡一体化的新垦区
吉炳轩指出,加强小城镇建设,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、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措施。要充分认识到,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,是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,城镇化浪潮必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快。城镇化是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劲引擎,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,可以增加国内消费1.6个百分点,拉动GDP增长两个百分点。近5年来,全省小城镇建设投资总额达252亿元,不仅使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,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,而且也为繁荣县域经济、垦区经济、林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,只有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,使分散在广大农村的人口相对集中起来,才能有效合理地配置公用设施以及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、医疗等公共资源,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。我们抓城镇化不是一般地抓项目,而是在更高层次上,从加快城镇化入手推动城乡一体化。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,只有科学规划建设好小城镇,使之成为城乡之间资金流、物资流、信息流的有效交易平台,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化服务,才能够发挥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。
吉炳轩说,大家参观考察了垦区的建三江分局、牡丹江分局的小城镇建设等情况,都有许多感受和启发。农垦系统的小城镇建设,工作思路清晰,行动迅速扎实,现在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建设格局。有的突出了产业特色,有的突出了滨水特色,有的突出了生态特色,有的突出了旅游特色,都做到了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、有序建设。建三江分局把小城镇建设作为“天字号工程”,层层落实目标责任,建立了目标明确、责任清楚的工作机制,有力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。2009年,建三江整体搬迁了76个居民点、7736户,拆迁面积44万平方米,复垦耕地1943公顷,今年还要搬迁121个居民点、15200户,拆迁面积66万平方米,为全省大规模、高速度推进小城镇建设提供了经验。建三江分局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,把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与观念的改变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统筹考虑,精心设计和建设“百年三江”。他们在建设规划上提出“二十年不落后,五十年不后悔,一百年仍是景”;在建设程序上提出“先地下后地上,先基础后建筑”;在建筑品位上提出“城在林中,林在城中,景物相融,花树相映”,以及“以业兴城,以文升级”等理念,全力打造生态型、园林式、现代化的新型农垦城。牡丹江分局计划用两年时间整体搬迁166个居民点,新建55个管理区,这次大家看的局直等城镇建设,突出了大气、洋气与灵气,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。这些好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。
吉炳轩指出,近两年来,农垦小城镇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。农垦总局重点建设的105个小城镇,基础设施完善、服务功能齐全、生活环境优良、建筑风格独特,初步形成了具有垦区特色的城市群。建三江、宝泉岭等4个城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或文明城镇建设示范镇。从目前的建设速度看,垦区用3年时间就可以基本实现城镇化。他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坚持规划先行,高标准建设;完善基础设施,增强承载功能;注重产业兴镇,增强发展后劲;坚持多元投入,解决资金瓶颈;重视环境建设,提升城镇形象等方面。
吉炳轩强调,我们考察学习农垦和大庆小城镇建设的经验,目的就是使大家有所启发、有所借鉴、有所促进,把我省的小城镇建设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。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要进一步做好城镇规划。城镇建设规划先行,规划是基础,是关键,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、管理得好。我们这个地方是白山黑水,有我们的文化品位和特点,在小城镇规划设计时要注意把我们的特点体现出来。每个小城镇都要有各自的建筑风格,尽量丰富多彩,千姿百态,严防千篇一律。我们搞城镇建设,既要保持传统,更要体现现代,要与自然环境、历史底蕴、文化背景协调起来,不能简单照搬照抄,搞得不伦不类。既要借鉴吸收,又要发明创造。编制小城镇规划,要立足于高起点,着眼于高标准,致力于高品位,聘请专家和专门机构进行设计,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;要进一步突出产业发展。小城镇的建设发展,产业是基础。真正要可持续繁荣,使小城镇有活力,有能力,有旺盛的生命力,就必须十分注意产业发展。只有产业集聚才能带动人口集聚,人口集聚又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,带动消费,使城镇进一步发展繁荣。农垦和森工城镇建设要统筹产业布局,建设专业化加工园区,重点发展各类农产品、林产品加工业,延长产业链条,提高经济效益;要进一步搞好市场建设。我们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,一定要做到建设一城,繁荣一方;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要结合全省中小学标准化校舍建设、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、基层文化场馆建设,加快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使小城镇具有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学校、医院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;要进一步抓好居民住房建设。建设发展小城镇必须充分考虑周边农民的实际需求和购买能力,坚持走符合本地实际的住房建设道路。农垦系统的许多农场为了让职工搬得进、住得上,采取旧房置换、补贴优惠、定额简装的办法,职工每平方米仅花500~800元就能住上新楼房,对困难户还给予优惠的照顾。垦区要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,加快建设城镇化、城乡一体化的新垦区,不仅让农场职工过上更高水平的富裕生活,还要通过场县共建吸纳周边农民进入垦区城镇生活,带动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,让人们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,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;要进一步强化城镇管理。为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、法制化、规范化轨道,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建“三优”文明城市工程。“三优”文明城市不单单是指大中城市,也包括小城镇。
农垦闯出了路子,还要进一步突破
栗战书在讲话中说,农垦、森工,特别是农垦,在小城镇建设上闯出了路子,走在了前头,树立了样板。希望各市、地、县、乡要好好地思考、对照,学真经、找差距,尽快改变不适应的工作面貌。省委省政府在2006年向农垦提出“三化、四基地、两率先”的战略突破和目标要求。即用5年的时间,实现农业现代化、农区工业化、农场城镇化,建成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、生态农业基地,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。2008年,我们在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时,吉炳轩同志又进一步提出,垦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。农垦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创新,特别是去年和今年,在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、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后,他们又立即把重点转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,并取得了飞快的进展和突破,令人鼓舞和振奋。他们这种审时度势、及时调整的敏锐思维,奋力争先、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,不畏艰苦、迎难而上的顽强作风,说干就干、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,以人为本、民生为先的情感胸怀,是值得我们所有地方、所有单位、所有的人学习的。其次,他们在小城镇建设中,高起点规划、集中式建设、拆一还一、以房换地、多方筹资捆绑使用的做法也值得各地学习借鉴。同时,希望农垦深入思考下一步的突破,继续在全省起到引领、示范、带动作用。要集中研究四个问题。一是如何提高标准,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问题。二是如何带动地方,与地方共建的问题。这将涉及到许多问题,如农民进入农垦自建的城镇,这些人的户口问题、原来经营的土地问题、原有的宅基地房产的处理问题、享受社保问题、享受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问题;农垦与地方共建一个小城镇,不少物权产权问题、利益分配问题、投入机制问题、管理体制问题等等,要通过大胆的试验、试点、探索,找到不同情况、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解决办法和路子。三是在具备一定条件或可能的地方,如何着手向中小型城市甚至大城市发展转变的问题。四是地方城乡更多融合后的垦区定位及管理体制问题。或者说,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更有利于促进垦地融合问题。对此,涉及到的地方党委、政府、农垦要很好地结合,相互配合,共同探讨,找出答案,走出路子。这将是中国“三农”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创造和突破。
决战三年,全面完成“四五”城镇建设任务
隋凤富在现场会上发言时说,这次全省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的召开是对垦区的鼓舞、激励和鞭策。我们一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,全面提升垦区城镇建设水平。我们要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战略部署,重点围绕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,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工程两大任务,坚持“抓城、强工、带农”统筹发展,以抓城为纲,坚持规划先行、注重特色立镇,坚持撤队并区、注重集约建镇,坚持完善功能、注重基础强镇,坚持集聚要素、注重产业富镇,坚持场县共建、注重合作兴镇。决战3年,到2012年,全面完成“四五”城镇建设任务。
隋凤富说,今年5月下旬,按照省委书记吉炳轩的指示,我们组织9个分局党政主要领导、总局机关14个部门同志及总局直属六大龙头企业负责人,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市松江、青浦、闸北和普陀四区,使我们眼界大开、思路大开,看到了世界城市建设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建设成果,学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前沿理论、现代理念和成功经验。这次,我们又认真学习了兄弟市(区)城镇建设的典型经验,思想上受到了新的启迪。我们深知,垦区城镇建设工作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及与全省地市相比仍有差距。因此,下一步我们要解放思想、更新理念,按照更高标准修编规划,用现代思维和先进理念,描绘垦区城市建设规划的宏伟蓝图;按照“山水为体、建筑为用”山水形胜原则,营山造景、聚水生灵,打造北方特色山水园林生态城镇;遵循现代美学和文化艺术原则,打造诗意化花园式宜居小城镇;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原则,用产业的崛起支撑垦区城镇建设和发展;坚持开放开发、合作开发原则,扩大开放,整合力量,为城镇建设提供动力和活力,全面提升垦区城市建设的层次和品位,全力推进垦区城市建设的历史进程。为此,垦区下一步小城镇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。
一是借势发展,做到三个融入。我们要借全省城镇建设发展的大势,把垦区城镇建设发展融入全省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大环境中,融入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大格局之中,融入全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大规划之中。抓住机遇,选准依托,挖掘潜力,借势发展,按照垦区5个中心城、50个重点镇、50个一般镇和500个管理区的“四五”城镇建设规划,与全省城镇建设同步发展,协调推进。
二是俱进发展,做到三个突破。垦区城镇建设自己与自己纵向比,有变化、有发展、有提高。但横向比,垦区城镇建设工作中也有短腿、有弱项、有软肋。我们要俱进发展,攻坚克难,克服垦区城镇化中存在的对建设发展城镇“是一项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发展工程”的特殊工程的规律性把握不到位,对城镇建设发展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功能不强的弱项认识不到位,以及对城镇建设发展中个性化不突出、特色不鲜明和品位不高的短板思考不到位等问题。我们要扬长避短,接长短板,突破就城抓城的实用主义思想束缚,把对城镇建设的认识统一到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的特殊工程轨道上来;要突破产业业态单一、聚集度偏低的结构性束缚,加大农业、工业、商贸业、金融业、文化、数据产业的集约开发力度,着力建设一批工业重镇、边贸强镇、旅游名镇;要突破城镇建设中同一性的思维定式束缚,突出特色,彰显个性,荟萃精华,提升垦区城镇建设的独特品位。
三是整合发展,做到三个结合。这次会议,为我们垦区今后在一个更高水准和更高层面上开展城镇建设工作,定了位、定了标、定了责。为不辱使命,加快发展,我们要进一步盘活各类资源要素,整合一切推动力量,把垦区的城镇建设推向一个更高、更快、更好的发展新阶段。我们要整合垦区内部资源,把垦区城镇建设与撤队并区工作结合起来。撤队并区是垦区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源头性基础工作,要以撤队并区为工作平台,整合调动农垦企业、农场社区和职工群众对城镇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积极性,整合放大推动垦区城镇建设的体制机制、科技人才、特色文化等所有优势资源。凝聚起强大的内源性动力和无穷的创造力,加速垦区城镇建设,到2012年全面完成撤队并区工作,最终保留500个左右的管理区,届时,垦区城镇化率将达到80%,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。
整合外部资源,把垦区城镇建设与场县共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。充分利用场县共建、城乡一体发展提供的资源、生产、科技、文化等要素资源优势,充分利用周边农民土地流转和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政策条件和环境机遇,整合各类外部要素资源和需求资源,打造共建合力,营造合作环境,吸引更多农民进入垦区城镇安居乐业,从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,消除城乡差别,实现共同富裕和一体化发展。
整合动力资源,把垦区城镇建设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结合起来。吉炳轩书记前段到垦区视察工作时,向我们提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,率先实现城市化和积极带动城乡一体化的“两个率先”、“一个积极带动”的工作新要求。下一步,我们就是要按照这一指示要求,按照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需求,强化载体功能,整合发展动力,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社会化依托和优质化服务,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步伐,为垦区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动力支持,肩负起“两个率先”的光荣使命,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历史进程。
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牡丹江分局局直城镇,八五○、八五六、八五七农场,八五一○农场当壁镇,七星、前进、浓江、前锋、胜利、八五九、红卫、创业农场和大庆北国之春梦幻城、连环湖温泉度假城等现场。垦区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格局,以及正在努力实现“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,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”的美好愿景,让与会者赞叹不已。
宝泉岭、红兴隆、建三江、牡丹江、九三分局和八五七农场的领导参加了会议。总局、建三江分局、八五七农场在会上还作了经验介绍。